新增装机规模5065千瓦!四川电源电网三年发展规划来了发表时间:2022-12-12 11:47 四川省人民政府日前印发《四川省电源电网发展规划(2022—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明确四川省未来三年电源电网发展的主要任务、重大工程和改革举措。《规划》提出到2025年,基本建成具备较强抗风险能力的电力系统,电力装机规模再上新台阶、达16560万千瓦。 截至2021年底,四川电力总装机规模为11495万千瓦,这意味着,2022—2025年期间,四川将新增装机规模5065万千瓦,年均增长约9.6%。 《规划》明确,当前四川电源电网发展存在三大问题:电源多能互补性不强,电网互联互济能力不足,加快电力建设的体制机制不健全。据预测,到2025年,四川电网最大用电负荷将达8900万千瓦,全社会用电量将达4870亿千瓦时,年均增速分别为9.7%、10.4%。 为满足高速增长的用电负荷和用电量,四川将开展补短板强弱项的三大行动—— 加快建设多能互补的重点电源项目。《规划》提出,强化水力发电主体支撑地位,到2025年,水电装机新增1653万千瓦,达1.06亿千瓦。 为满足高速增长的用电负荷和用电量,四川将开展补短板强弱项的三大行动—— 加快建设多能互补的重点电源项目。《规划》提出,强化水力发电主体支撑地位,到2025年,水电装机新增1653万千瓦,达1.06亿千瓦。 提升风光等新能源补充功能,到2025年,全省光伏发电、风电装机分别新增2004万千瓦、473万千瓦,分别达到2200万千瓦、1000万千瓦以上。 增强气电煤电顶峰兜底能力,抓紧建设支撑性、调节性火电项目。 发挥新型储能灵活调节作用,到2025年,力争全省新型储能规模达200万千瓦以上。 大力实施互联互济的重要电网工程。《规划》提出,强化负荷中心间、流域间、省际间互联互济,以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为骨干、500千伏省内环网为支撑、外电入川通道为补充,加快构建坚强网架结构。 围绕“上得去”提升电源侧汇集能力。强化网源协调,加快建设水电、火电接网工程,提前布局一批风光汇集工程,推动电源和接网工程同步投产。到2025年,提升清洁能源汇集能力2460万千瓦,满足新增电源并网需求。 围绕“送得出”拓展至省内负荷中心输电通道。提升关键断面送电能力,满足“三江”大型水电、“三州一市”新能源基地向省内负荷中心送电需求,推动 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电网向北、向西延伸,完善拓展川渝特高压交流环网。 围绕“进得来” 加快外电入川通道建设。推动区域电网互联互通,引入省外稳定可靠电源,增强省际间多元化、多方向互济能力,提高四川电网与西北电网、西藏电网互通水平和互济能力。 围绕“接得住”增强外送机组下网电力承接能力。到 2025 年,外送机组留电能力新增 770 万千瓦、达到1920万千瓦。 围绕“下得了” 完善负荷中心主网架。优化重构四川电网 500 千伏主网架,建成层次清晰的负荷中心主网架,环内可靠供电、环间互为支撑,有效提升区域整体供电能力。 围绕“用得好”促进城乡配电网提档升级。统筹主网与配网衔接,加快电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打造安全稳定、互动友好、经济高效的现代配电网。升级完善城市配网,鼓励建设微电网和增量配电网,加快建设成都超大城市坚强灵活可靠城市配网。 建立健全加快电力建设的体制机制。《规划》明确,将建立推动多能互补的新能源配置激励机制,创新促进龙头水库开发的上下游利益共享机制,健全有利于顶峰兜底电源建设运营的电价形成机制,完善支持资源地发展的补偿机制,理顺促进电网融合发展的资产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作用推动省际间电力交易,营造有利于电力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制度环境。 文字来源:四川省人民政府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