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体量、大增速,产业规模多项全国第一!成德高端能源装备产业集群入选“国家队”

作者:马上来电


在现代先进制造业领域,近期,一场历时两年、国内最高规格的集群竞赛结果新鲜出炉。

3月22日,工信部公示先进制造业集群决赛优胜者名单。25个入围者中,“成德高端能源装备产业集群”位列其中。

这是一场国家级集群大较量,由国务院批准,2019年6月启动。工信部从全国遴选一批先进制造业集群试点示范,从中培育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德阳装备制造产业又一次跻身“国家队”。最终的优胜者,将获得政策、资金支持,向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进军!

这将为德阳打造“世界级重大装备制造基地”和“装备智造之都”再添新动力。 优胜的背后是“成德高端能源装备产业集群”雄厚的底气——大体量、大增速,产业规模多项全国第一,这是一份令世人瞩目的成绩单:

发电设备产量连续17年世界第一,多晶硅电池生产基地全球最大,石油钻机出口国内第一,大型轧钢设备产量国内第一,重型燃气轮机等15个高端能源装备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风电2020年新增装机容量全国第八。

拥有东汽、东电、国机重装、东锅、宏华石油、通威太阳能等一批在全国乃至世界占有重要一席之地的能源装备制造企业,自主研制了8万吨模锻压机、“华龙一号”、CAP1400、巨型水电装备、10MW海上风电机组和50MW重型燃气轮机等一批“国之重器”……

成德高端能源装备产业集群,是德阳携手成都,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推进制造强国战略重要论述的具体行动,经过数十年如一日的久久为功,实现了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跨越,成就了德阳‘重大装备之都’的美誉,也为其他产业发展提供了一条产业腾飞‘路径’。”德阳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再晋级
从国内冠军“犇”向世界舞台


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竞赛好比“赛马”,通过一定规则决出优胜者。 迄今为止,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竞赛进行了2019年和2020年两轮,每轮都要经过初赛、决赛两番角逐。

初赛需经各省推荐、专家评审、中标公示、合同签署等步骤,通过初赛的集群再统一进行答辩决赛,最后决出优胜者。 层层选拔下,淘汰率超过85%。而被推荐的集群,必定是各省佼佼者。

以2020年的这一轮竞赛为例。2020年4月,工信部发布竞赛招标公告,全国多家集群建设单位参与竞标。同年5月德阳联合成都以“成德高端能源装备产业集群”作为参赛对象参加工信部先进制造业集群竞赛(初赛),“德阳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作为集群的促进机构代表参赛对象参加公开招投标。经过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初选、工信部组织评审,“成德高端能源装备产业集群”,在初赛中顺利胜出,位列能源分包第一位。

2021年1月,决赛举办,决胜出25个优胜集群。“成德高端能源装备产业集群” 过五关、斩六将,成为全国“先进制造业集群竞赛”决赛优胜者。

层层选拔出来的优胜者,意味着正式进入“国家队”,将获得国家重点支持。这支“国家队”,被国家给予了厚望。工信部规划司相关负责人表示,竞赛旨在选出能承担国家使命、代表中国参与全球竞争合作的“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让它们去冲击“世界冠军”。

这是一次意义重大的“晋级”,德阳市经信局相关责任人介绍,“十四五”时期全国产业集群发展将据此绘就蓝图,包括制定实施专项发展行动、支持集群内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强化政府投资基金支持、谋划一批重大工程和项目等举措,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

底气足
骐骥千里久久为功


骐骥千里,非一日之功。 如何最终赢得强者间的竞赛?准备充足是关键。德阳有多重视?从高位推进的表现可知一二—— 率先成立工作推进领导小组,由成都、德阳两市政府领导担任组长,各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负责高端能源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方案实施中的全局性工作,协调重大规划、重大政策、重大工程、重大项目等事项,指导各地、各部门开展高端能源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相关工作。

为确保集群培育路径顺利实施,在成都、德阳市政府和集群建设领导小组的领导下,两市经信局联合多部门,进一步强化顶层设计,完善体制机制、创新政策工具、提升支持力度,集中资源,形成合力,研制出台了《德阳市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的意见》、《成都市关于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实现工业转型升级发展若干政策》等一系列保障集群创新发展的配套政策文件,在上位规划政策的支持下,形成涵盖产业发展指导、科技创新激励、财政金融扶持、企业招商引育、人才培养引进等领域的政策体系。

同时,着力创新体制机制和人才机制,加大财税金融支持力度,强化生产要素协调,为产业集群发展营造良好环境,以保障装备制造产业之集聚、行动之落实、目标之实现。

一手抓保障,一手为决赛作准备。2021年1月16日,按照工信部先进制造业集群竞赛(决赛)答辩,分管工业和信息化、科技、产业园区的德阳市副市长李成金出席答辩,德阳市经信局和德阳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与成都市经信局一起参与答辩,汇报了集群培育情况和下步工作计划。 答辩的信心,源于“成德高端能源装备产业集群”的底气。 源于成德两市雄厚的产业基础。

看德阳,这里是全国三大动力设备制造基地之一,是联合国授予清洁技术与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国际示范城市,工信部命名的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装备制造)。2020年,集群拥有能源装备企业2686户,其中规上企业759户,实现产值2108亿元,产业总产值占全国该产业总产值22%。全国60%的核电产品、50%的大型电站铸锻件、40%的水电机组、30%的火电机组和汽轮机都由德阳制造。

看成都,这里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基础扎实,2020年成都新能源产业实现营业收入299.7亿元。通威太阳能有限公司是全球最大的晶硅电池生产企业,成都基地(双流)现拥有10GW太阳能电池片产能,规模优势明显。

值得一提的是,以核能、光伏为代表,核能关键技术装备、晶硅电池等主导产品位居市场前列,通威太阳能公司是全球最大的晶硅电池生产企业,生产的晶硅电池全球市场占有率达7.8%。

补链条
产业集群集链成群

能从全国众多产业集群中脱颖而出,绝非偶然。 德阳市经信局局长黄琦表示:“成德探索产业集聚向集群发展,已逐步形成‘点—链—圈—群’的建设思路和工作体系,加快抢占行业制高‘点’,延伸补强产业‘链’,构建高品质特色化产业生态‘圈’,建设协同开放融合的产业集‘群’。

“连点成链,集链成群”成为“成德高端能源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取胜的核心。补链条、优配套,带动上下游产业协同发展。集群产业集中度高,配套体系比较完善,能源装备产业涉及的金属材料加工、重型机械制造、机械零部件、输配电设备、仪器仪表、电气自动化等行业发展良好,区域内配套率超过40%,基本具备从材料端到产品端的全产业链覆盖能力。

德阳根据产业发展加强现实情况研究和相关产业政策与技术前瞻性预测,重点从新能源装备产业“建链”、火电水电装备等传统优势产业“强链”、燃气轮机等薄弱产业“补链”的角度,着重从企业在产业链中的地位、作用、技术产品特点、发展潜力综合考虑,不断加强产业链分工协作,精准定位招商对象。

如今,成都、德阳两市均已基本建立起门类齐全、体系完整的高端装备制造体系,集群内企业规模结构合理,大型企业与中小企业比例接近1:5。集群企业呈现高度集聚的发展态势,2020年集群拥有单项冠军企业7家、高新技术企业441家。东方电气集团、宏华集团、国机重装、通威太阳能等大型企业通过信息共享、技术协作、供应链互通等方式,带动促进产业链中小企业发展,集群初步形成了良好的融通发展格局。

目前,“成德高端能源装备产业集群”所需的关键配套系统与设备、关键零部件与基础件制造能力显著提高,其性能和质量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到2022年,重大装备本地配套率达60%。

谋创新
集群研发实力领先

二重万航“864高温合金大型烟气轮机涡轮盘工艺”打破国际垄断; 东电成功研制首台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华龙一号”半转速发电机;正在研制的白鹤滩100万千瓦水电机组,机组技术达到世界最前沿; 东汽50MW重型燃机原型机实现满负荷稳定运行,标志完整地具备了自主研发燃气轮机的全过程能力。“1000MW核电汽轮机焊接转子研制”获得“2017年度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东方电气自主研制CAP1400和“华龙一号”两大中国第三代核能汽轮发电机组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宏华石油自主研制的沙漠超深井快速移运特种钻机技术水平处于国际先进,“极光”号极地超低温平移自动化钻机打破了俄、美、加三国技术垄断。
……
如今,“成德高端能源装备产业集群”在能源装备制造领域实施科技攻关项目近190项,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2020年,新增发明专利授权量349个,获得的国家、省科学技术奖数量23个,当年新增国家级技术创新载体数量3个,新增省级技术创新载体数量5个。2020年参与制定的国际标准数量1个、国家标准数量36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441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965家。

同时,成都和德阳具备良好的创新资源要素,两地不断依托同城化展开有机协作,产业优势互补取得较大进展,“德阳制造、成都研发”的局面初步形成,目前德阳百户重点工业企业中已有33家研发机构或总部在成都。集群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提升企业创新能力,集群产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部分企业技术装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2021

05.27-29

第十九届四川国际电力产业博览会

由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四川省电力行业协会联合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振威展览股份等单位举办,成都振威世展展览有限公司承办的“2021年第十九届四川国际电力博览会”,将于5月27—29日在成都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举办。


本届展会旨在全面展示国内外电力工业最新发展成果,加强我省电力产业的对外开放合作,提升“四川造”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推动电力工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展会以“融合创新·聚力赋能”为主题,集中展示电力物联网及电力数据、新能源发电及储备、一站式输配电设备、水电设备、电力电工及制造设备、智能巡检及应急设备、充电设备、电力应急装备等电力行业创新成果以及四川电力工业“十三五”发展成就和“十四五”发展规划等内容,展览面积达2万平方米,预计参展企业超过200家。


参观预登记·享多重礼遇



行业前沿

本届博览会精装会刊一本

专业专注

同期高峰论坛及采购洽谈对接会席位一个(1280元/位)

展会特供

专享午餐一份

团队礼遇

市内20人以上大巴车免费接送、专人接待

交通补贴

10人同报享200元油费补贴

即刻扫码预报名,以上礼遇免费获得

数量有限,先到先得

(轻触二维码,然后长按后即刻识别)



信息来源:四川经济日报

成都振威世展展览有限公司
©2021 成都振威世展展览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